1934年11月,在经过九峰山战役的激烈交锋后,红军成功进入湖南南部。这时,身在南昌行营的蒋介石接到了两封至关重要的电报:国军通过收集到的情报,认定红军此次的行动并非简单的战术调动,而是更深层次的战略转移;同时,粤军与红军的战斗也表明,红军主力的番号已经浮出水面,红军确实是“倾巢出动”。
鉴于这一情况,蒋介石立刻召集高层军事会议,以深入分析红军的去向。在会议上,国军高层一致认为红军向西进军的趋势不容忽视,但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的秘书长杨永泰大胆推测,中央红军或许会通过长江上游的金沙江进入川西。在当时的情报限制下,推断红军前往湘西与贺龙和萧克所率领的红二、六军团汇合似乎更令人信服。然而,杨永泰的大胆推理让人不得不想知道,红军刚刚踏入湖南,竟然会选择绕过较近的目标,转而向远处的金沙江进军,这样的思路显得格外前卫且充满风险。
实事求是地讲,尽管以博古和李德为首的中革军委在抵达湘南后依然计划向湘西进发,与贺龙等人会合,但这无疑是在助长蒋介石的意图。随后,在红军西进的道路上,蒋介石调动了五路军队,试图迫使红军不得不强行渡过湘江。然而,事实的发展证明了红军不仅成功渡过湘江,还迅速突入贵州,并最终机动北渡长江,这些都印证了杨永泰关于“攘外必先安内”的推测是有其道理的。
展开剩余40%然而,在听取了杨永泰的判断之后,蒋介石却认为如果红军真依照杨永泰的猜测行军,那将不可避免地重蹈太平军石达开失败的覆辙,结局只会是死路一条。因此,他迅速否定了杨永泰的观点。历史就是这样,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转机。如果蒋介石采纳了杨永泰的判断,并提前增强长江上游的防线,那么红军北上的任务几乎会变得难如登天,中国革命的历史轨迹或许会因此被重新书写。
本文参考文献:王树增《长征》
发布于:天津市双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