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九江8月12日消息(记者周蓓 实习记者王薪媛)连日来,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截至8月11日17时,鄱阳湖湖口站水位下降至11.54米,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下降至11.45米,较昨日下降0.15米。
而在此前8月8日8时,鄱阳湖水位回落至12米以下,较多年均值偏低5.28米,进入低水期。仅仅过去三天,鄱阳湖又“缩水”0.5米左右。
鄱阳湖水位回落至12米以下,进入低水期(央广网发 徐会刚 摄)
记者在鄱阳湖入长江之口现场观察到,沿湖岸边的退水痕迹十分明显,大片刚刚退出水面的滩涂裸露在外。
回顾今年鄱阳湖的水位变化,前期长时间在低水位徘徊,随着南方进入降雨期后,水位呈现持续稳定上涨态势,先后于4月25日突破10米水位,5月23日突破12米水位,6月17日突破14米,6月28日突破16米,短暂进入丰水期后便开始持续回落,并于7月23日10时跌至14米以下。
展开剩余50%在鄱阳湖入长江之口,沿湖岸边的退水痕迹十分明显(央广网发 徐会刚 摄)
鄱阳湖水位为何今年偏低?“主要原因是鄱阳湖上游五河来水量减少,较多年均值偏少40%,以及鄱阳湖流域降雨量也偏少了二到四成。”湖口县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股股长涂鸿霁解释道,“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导致鄱阳湖水位比多年同期低5米左右。”
在持续高温的影响下,鄱阳湖“缩水”速度加快。目前,五河入湖流量为1670秒立米,出湖流量为2770秒立米,湖区通江水体面积为1400平方公里,较去年同期小了2030平方公里。
“我们提前采取了相关措施,在6月初就及时下发了通知,要求各乡镇加强对水库山塘的蓄水工作,全力做好保水节水工作。”涂鸿霁告诉记者。
受今年鄱阳湖水位持续处于低位的影响,沿湖地区正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持续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统筹调度水库资源,科学把握放水节水时机,充分发挥水库保障灌溉的“王牌”作用,提早做好防旱抗旱和枯水应对工作。
发布于:北京市双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