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骑手友好地图”帮助外卖小哥选出最优送餐路线。 资料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这两天真是太热了,好在不忙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骑手地图’,找到就近的驿站乘凉休息,确实很方便!”重庆市高新区,趁着空闲,外卖送餐员曹建走进香炉山街道共享客厅“驿站”,歇下脚来喝杯水。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这道题……”忙过午饭时间,重庆市巴南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内,网约车小哥陈权勇利用休息间隙,打开手机网课,跟着老师开始认真学习。
…………
展开剩余92%在城市脉动中,日夜穿行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是为城市发展输送“养分”的重要支撑力量。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进程之中,如何让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城市发展,是其应有之义。
近年来,重庆强化政策集成、资源整合、力量聚合,着力构建党建领“新”、服务暖“新”、管理护“新”、治理融“新”的服务发展新格局,全市16家部门联合出台关爱服务15条措施,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点单式”发布53项服务项目,营造设施、人际、治理、未来等多元友好场景,切实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的全面发展。
暖“新”阵地,让工作更为舒心
午间,重庆市璧山区,气温一度高达35摄氏度。利用送餐高峰结束间隙,外卖骑手邓兴华连忙“躲”进街边一间暖心驿站,尽享短暂的休闲时光。
“这间驿站挨着南门唐城商圈,周围送餐需求大。得空来休息,比绕道回家方便多了。”邓兴华熟练地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矿泉水,“咕咚、咕咚”喝上几口解解暑热。放下水,他从裤兜里掏出手机连上插座。“这热天,随身用充电宝,手机顶不住。来这儿休息时,吹着空调还能顺便充充电。”邓兴华说。
说话间,暖心驿站的外卖骑手越来越多。邓兴华从事外卖工作6年,在他的印象中,没建驿站前,大伙彼此分散在商场、商家甚至马路边午休,“自从去年暖心驿站建成后,这里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
重庆(沙坪坝)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 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不仅是璧山,在丰都县,为让2400余名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累能歇脚、冷能取暖、热能纳凉、渴能喝水”,该县在布局建设96个服务阵地基础上,把更多“暖新驿站”建设纳入今年十大民生实事。
“按照‘1公里服务半径、15分钟步行可达’标准,在新就业群体集中的商业区、充电区、候客区、取餐区科学布局10个驿站,空调、冰箱、应急药箱等一应俱全,让小哥们随时能休息,也休息得好。”丰都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向海军说。
如何才能快速找到最近的休息驿站?“用‘骑手地图’唦!”高新区好多外卖小哥都习惯打开“骑手地图”找一找。
2024年以来,高新区运用数字化手段,将辖区内的“暖新驿站”、公共卫生间、24小时城市智慧书屋等服务设施进行整合标注,制作发布了“骑手地图”。就算进入不太熟悉的地区,外卖员也能通过一张图,迅速找到服务空间。
目前,重庆已建成友好驿站6384个、友好商户3772个、友好食堂328个。依托“渝快办”App集成全市2.8万项服务设施,一张面向新就业群体的“友好地图”全面铺开。更多服务通过小哥们的指尖,“一触即达、一键预约”。
“除了友好驿站,还有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延时供餐、爱心餐的友好食堂、友好商户,附近的换电桩,周边的停车区域……越来越多的点位将汇集至这张图上。”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两企三新”党建处处长刘长江说,智慧场景建设,让新就业群体在服务城市的同时,也体验到城市对他们的关心关爱,工作更加便捷舒心。
双向奔赴,从“赶路人”到“自家人”
“以前进小区送餐,时常会遇到保安阻拦。如今畅通无阻,更方便了。”外卖员彭龙魁说。聚焦小区进门难等问题,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依托数字重庆平台,搭建“小哥来了”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身份核验、快速通行,骑手平均入门时间从3分钟缩短至5秒钟,骑手与保安沟通更顺畅了。
“每周一、三,社区医院医生将在社区健康小屋为大家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一大早,涪陵区外卖骑手黄伦全,就收到涪陵区崇义街道秋月门社区网格员在联络群里发送的信息。
“不只是日常关怀、福利提醒,社区还提供水电费、社保代办这些服务,每年还组织免费健康体检,让我省了好多心。”黄伦全说。
新就业群体的针对性服务愈发完善,让江北区的快递小哥张志明深有感触。2024年,他经历一场交通事故被索赔,寻求网络律师帮助没有实质性进展。
情急之下,张志明向重庆市(江北)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求助。“他们不仅免费提供法律援助,还请来心理咨询师帮我调整心态。”张志明说,前不久,法院裁定,双方保险公司理赔后,个人只需偿付几千元。这让他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网约配送员在重庆市江北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换电站换电。新华社发
暑假即将来临,整日在外奔波,家里孩子谁来管?搁过去,合川区快递员袁太敏、沈果夫妇又得为此焦虑一阵。“孩子没人管,我们干活也不安心。”沈果说。
令他们欣喜的是,今年3月,合川区推出“合你童行”青少年节假日关爱服务项目,孩子不仅得到照看,还能在兴趣班学到有趣又有益的内容。“我们家长高兴又踏实。”沈果说。
如今,随着重庆建立健全普惠和专项政策清单,推动惠民政策应享尽享、精准直达,全市已累计实施新就业群体子女托管项目3000余个,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据了解,在中央社会工作部支持和指导下,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发布“暖‘新’聚心”新就业群体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面向新就业群体开展人文关怀、权益保障、职业发展、社会参与等系列服务。一项项贴心服务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城市管理的温度,小哥们也在城市的召唤中,转变为管理城市的帮手。
重庆聚焦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借助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的特点,引导其通过顺手公益、到社区报到、兼任网格员和流动信息员等方式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组建的“雷锋的士”“红岩骑手”志愿服务队,让服务触角延伸到城市“毛细血管”。
“以前觉得自己是城市的‘赶路人’,现在社区把我们当‘自家人’,咱也得为社区出份力。”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铁桥路段,外卖骑手刘强送餐时发现,多块盲道板砖破损,存在安全隐患。他拿出手机拍下现场,随后通过“小哥来了”应用“渝新拍”功能上传照片和信息。很快,九宫庙街道给予回复,并派人到现场整治完成。乐于在短视频平台分享送餐日常和生活趣事的廖泽萌,以外卖员视角展现基层朴实的小美好,并向网友宣传医保、交通安全、反诈等知识,赢得网友点赞。
快递员入户时顺带向居民发放反诈宣传资料。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有了外卖员、快递员等热心助力,社区不少杂事儿、烦心事迎刃而解。据统计,在重庆,随手拍、随手帮、随时报、随口宣的新就业群体,为居民提供相关服务6万余次。同时,有3.3万人被吸纳为社区兼职网格员。
合力托举,搭好向上成长阶梯
“真没想到工作这么多年了,还能帮我圆大学梦。”巴南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内,陈权勇笑着向记者展示自己的网上课程。
今年45岁的陈权勇,8年前开始从事网约车运营。“之前,因为学历低、不懂技术,换过几次营生。”陈权勇说,在入行网约车前也考虑过其他职业,但学历始终是一道硬槛,自己错过不少机会。2015年,他曾报名成人教育。可当时家里刚添了孩子,既需照顾孩子又需工作,让他一度无暇顾及学业,心中一直有遗憾。
不过,这一遗憾得到了弥补。2023年7月至8月,巴南区委组织部在面向700名新就业人员的调研中发现,学历层次较低、职业技能不足等短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像陈权勇一样愿意通过培训学习提升学历、提高技能的人员占不小比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巴南区联合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开放大学巴南分校,有针对性地制定学历提升政策。
得益于这一政策,2024年4月,陈权勇顺利通过入学考试,正式进入重庆理工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专业。70%的线上课程结合30%的线下学习安排,使陈权勇能够灵活安排学习时间。
“每学期按时完成学分和考试,从高中起点直接攻读本科学位,5年就能完成学业。”陈权勇期待,拿到毕业证后,将有更多职业发展机会。
从2020年网约配送员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至今,新就业群体相关的政策制度逐步完善。突出解决“新”劳动关系带来的身份认定和权益保障问题,重庆通过开展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将快递行业全日制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比例从60%提升至93%。
至今,重庆实施的“巴渝工匠”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已有效覆盖18.54万人次,帮助3599人获人才等级认定、320人圆大学梦。
据了解,依托全市“智慧人社”信息系统,重庆人社部门还将外卖、出行、同城货运、即时配送等行业从业人员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从制度层面对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参保征缴、待遇支付等全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小哥们在遭遇突发事故后通过App“一键报案”,即可快速通过职业伤害确认,并获得医疗费用报销。
今年4月,廖泽萌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渝中区总工会等单位帮助下,她组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团结、联系、服务新就业群体,开展“骑手恳谈会”帮助大家切实解决急难愁盼。她说,肩上责任重了,工作却更有了干头。
近三年来,在重庆新就业群体中,有26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人”等。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在融入城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收获着个人发展的新成果。
【专家视点】
构建推动新就业群体高质量发展社会生态
(作者:类延村,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分中心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伴随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和新业态蓬勃兴起,新就业群体不断涌现,成为服务城市发展的活跃力量。新就业群体队伍日益庞大,类型多样、特点各异,做好管理服务工作成为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命题。
不断完善新就业群体支持政策,建立健全管理护“新”的制度体系。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为新就业群体拓展就业空间提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畅通新就业群体评价上升渠道。立足新就业群体职业特性,围绕工作和休息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及平台企业运行规范等重要事项,出台系列劳动者权益维护指引性规则或服务指南,尤其是在平台算法规制、利益分配、劳动争议及纠纷处置等层面创设公平性的制度环境,为新就业群体权益维护提供全维度政策支持。
此外,积极开展新就业形态领域地方立法探索,为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维护设置激励性、人性化的权威规则保障,进而提升制度执行的效度。比如,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制定全国首个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地方决定;2025年5月,安徽省就全国新就业形态领域首部省级立法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新就业群体权益维护进入地方创制性立法发展的轨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范围、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平台及用工合作企业的用工责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利构成及维护逐步法定化和明晰化,管理护“新”形成体系化、制度性的发展程式。
持续开展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创建服务暖“新”的工作环境生态。以解决新就业群体现实工作难题为出发点,依据新就业群体职业类型差异和主要诉求打造多元化的友好场景。既要在全域探索友好城市、友好镇街(城区)建设,实现场景建构的规划建设治理协同和资源统筹调配;又要聚焦微观推进友好社区、友好楼宇、友好商圈和友好店铺等暖“新”单元建设,特别是依托党政机关政务服务场点、党群服务中心以及城市小微空间建立城市驿站和城市综合服务网点,精准回应新就业群体服务诉求,不断拓展友好场景(点)的服务功能。
同时,积极打造友好场景建设共同体,吸纳更多社会资本为新就业群体发展提供支持,链通空间、服务、资源的一体化供给,主动对接跨域流动新就业群体的基本需求,打造定制式场景。此外,围绕新就业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创新新就业群体社会保障及子女教育等兼具现实和数字化交融的应用场景,推出新就业群体数字职业港湾平台,打造集时间区分、服务分类的用工市场,适时推出城市友好场景共享在线地图,建构“线上+线下”的友好型发展环境。
深入夯实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发展,激活治理融“新”的工作格局。突出抓好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发挥相关部门的统筹引领作用,注重行业主管部门和群团组织的党建协同,构建以属地党组织、行业党委和平台企业党支部为基础力量的党建格局,形成以固定化、常态性友好场景单元为代表的活动阵地,强化对新就业群体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和联系服务,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以群团组织为纽带完善新就业群体家庭的社区照顾体系。特别是要增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发挥党员在新就业群体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激活城市基层治理新动能。鼓励新就业群体兼职社区网格员,拓展城市基层现代化治理的信息端口,将治理触角延伸至城市细胞单元,不断丰富新就业群体助力城市敏捷治理的方法体系。
此外,通过出台实施积分制等激励举措,提升新就业群体治理主体意识,激发其参与城市治理的主动性,实现新就业群体发展与城市治理的全维度融合,进而促进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
【一线讲述】
小哥驿站,暖心!讲述人:重庆市江津区鼎山街道柳林社区党委书记 刘德会
在社区工作,跟外卖小哥打交道多,他们用汗水和智慧为城市运转助力,他们的付出和辛苦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社区也要竭尽全力为他们做实事、提供暖心服务。
得益于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一年前,我们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资源,在社区大厅为外卖小哥建起一个像样的歇脚地——40平方米的“小哥驿站”。
空调、沙发、电视、冰箱、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别看这些物件普通,可都是社区根据小哥们的需要反复琢磨、一件件添置的家当。每天,外卖骑手接连不断地来到驿站,放松身心、卸去疲惫,热个饭、充个电、看会儿新闻。许多外卖员说:“之前盼望的歇脚地有了着落,巴适得很。”看到他们露出轻松的笑容时,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驿站不仅硬件齐全,更服务贴心。我们在墙上挂起“小哥心愿墙”,鼓励大家把自己的急难愁盼写出来。“希望有地方给电动车充电”“孩子放学早,能帮忙照看下就好了”“想了解怎么加入工会”……小哥们一条条朴实而具体的愿望,成为我们不断努力工作的方向。
根据需求,社区帮助多位有意愿的小哥加入工会组织,让他们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和更可靠的权益保障渠道。同时,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子女托管问题,我们链接社区资源,开设“四点半课堂”和假期托管班,免去小哥们在外奔波的后顾之忧。心愿墙上127条建议,我们已落实121条。
我们的用心,激发了外卖小哥主动服务社区的热情。借着平日走街串巷、熟悉边边角角的优势,许多小哥还主动担起社区“临时网格员”的职责。
“3号楼后面有堆建筑垃圾!”“路口那个井盖好像松动了!”微信群中,大伙儿时不时地反映街道和社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可活跃了。随手拍下安全隐患、环境问题,已成为这些“临时网格员”的习惯。而且,有的外卖员还和独居老人处成“好邻居”,顺路帮忙买药、送菜,许多老人纷纷竖起大拇指。
发布于:北京市双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