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现有官方农地空间数据粗疏欠全面,致北部都会区规划忽略农地潜在价值,有碍“城乡共融”。本研究于规划前期全面检视北都主要区农地资源现状,为农地功能及发展策略提供分析,配合“农业优先区”咨询提供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范围
2023年7月至2024年2月,以卫星及航摄地图为基础,结合实地考察,调查北都规划范围内湿地保育区、新发展区及重要农地带,识别农地类别。
三、主要发现
1. 农地资源总量:北都研究区有近500公顷可耕农地,活跃耕地186公顷,占全港四分之一,日农产品产量超10吨;闲置农地265公顷,主要在打鼓岭、上水丙岗及蕉径,复耕潜力大。
2. 各分区农地状况
- 打鼓岭及文锦渡:棕地多,但闲置及活跃耕地面积极大。
- 上水(丙冈及蕉径):活跃与闲置农地面积相近。
- 新田及牛潭尾:农地多成棕地,有最大园艺用地。
展开剩余86%- 流浮山至白泥:棕地占比高,活跃耕地少。
3. 棕地威胁:调查范围内棕地达701.3公顷,超过农地总面积,新田、逢吉等地棕地化严重,威胁农地资源。
四、农业优先区建议
1. 选址原则:考虑地域大片完整、耕种活跃或复耕潜力好、水土资源良好、未被棕地严重破坏等条件。
2. 建议区域:提出7大农业优先区,包括打鼓岭及文锦渡的“坪輋及坪洋”“沙岭”,粉岭及沙头角的“禾坑”“万屋边至萊洞”“岭皮至鹤薮”,上水的“丙冈及蕉径/长沥”“马草垄及料壆”,共约340公顷耕地。
3. 政策配套:农业优先区应只批准农业项目,明确“农业用途”定义,引入生态服务给付原则,保护农水利系统和表土。
五、结论与呼吁
北都农地具粮食生产、生态保护等多元价值,但面临棕地化、规划失序等挑战。政府应重视近500公顷优质农地,从整全农区角度保护,落实农业优先区政策,平衡城市发展与农地保育,实现城乡共融。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发布于:广东省双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