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即将“破位下降” 后市如何? 供需调整影响走势。7月渐入月末,国内生猪市场表现不如预期。尽管月初猪价创下春节后的高点,标猪报价达到15.4元/公斤,但随后上涨动力不足。由于需求疲软,白条购销处于淡季,加上养殖端恢复出栏,供应节奏加快,多空博弈下,猪价快速下跌,临近下旬降至14.24元/公斤。
受情绪影响,养殖端看涨情绪增强,猪价短暂回升至14.41元/公斤。然而,官方于7月23日召开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降产能、控制出栏均重以及不鼓励二次育肥等措施,导致月末养殖端缩量拉涨不及预期。集团猪企和散户积极出栏,国内猪价呈现滑坡下降趋势,接近6月低值,标猪报价显著下降。
截至7月30日,全国外三元瘦肉型标猪出栏均价为14元/公斤,较月初高点累计下降9.1%,同比去年降幅达27.4%。南北地区猪价普遍下降,多数地区报价在13.2-14.4元/公斤之间,福建和广东报价较高,分别为15.15元/公斤和15.5元/公斤。
具体来看,北方市场如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黑吉辽报价跌至13.6-13.8元/公斤,山西和河北地区报价在13.7-13.95元/公斤,陕甘地区报价在13.65-13.85元/公斤。南方市场如西南、华东、华中及华南地区,川渝报价跌至13.2-13.4元/公斤,山东和安徽报价在13.95-14元/公斤,江浙地区报价在14.05-14.45元/公斤,河南报价在13.85元/公斤,两湖地区报价在13.9-13.95元/公斤,两广地区报价在13.95-15.5元/公斤。
当前猪价持续走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消费需求低迷,三伏天高温高湿环境下,居民饮食习惯变化,猪肉购销积极性不高;二是月末官方调控影响,市场挺价心态减弱,散户和集团猪企减重出栏增加,社会面生猪流通宽松,二育入场谨慎。
随着猪价重心下移,市场情绪略有改善,部分地区低价标猪认卖积极性减弱,散户猪场有一定挺价情绪。同时,标猪价格重心下移,二育询单现象增多,部分二育逢低补栏的积极性有所提升。预计猪价进一步下降受限,底部支撑或将逐步增强,后市需关注规模猪企出栏节奏的变化。
双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